能迎天投资资深港股来春人的一位何时深度思考
作为一名浸淫资本市场十余年的老兵,最近经常被问到同一个问题:港股到底什么时候能反弹?说实话,看着恒指今年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垫底的表现,我也常常陷入思考。毕竟从表面看,美联储暂停加息、国内刺激政策频出,这些本该是利好消息,但市场就是不买账。
历史的启示:谁在真正左右港股?
记得2016-2018年那轮港股大牛市,当时我正在香港中环一家投行工作。每天看着交易大厅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,感受着市场的狂热。有趣的是,那会儿美联储正在加息缩表,按常理说应该利空港股,但市场却走得气势如虹。现在想来,关键还是国内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和棚改政策,直接点燃了投资和地产周期。
2020年疫情后的反弹更是个典型案例。当时我在家办公,每天盯着三个屏幕看盘。记得特别清楚,3月份市场一片恐慌时,我们团队逆向加仓了港股龙头股。后来政府推出万亿特别国债,加上中国供应链的韧性,市场走出了令人咋舌的V型反转。
当下困局:为何利好频出却不涨?
这让我想起老领导常说的一句话:"市场就像个叛逆期的孩子,你越急着要它怎样,它越不按套路出牌。"最近的情况就是如此:
美联储那边,11月暂停加息后,美债收益率从5%的高位回落,按理说应该利好港股,特别是那些对利率敏感的成长股。可市场似乎更在意美国财政部发债节奏的变化,每次拍卖数据不佳,都会引发新一轮担忧。
国内方面,前几天和深圳的开发商朋友吃饭,他苦笑着说现在的楼市刺激政策就像"隔靴搔痒"。虽然最近降低了二套房首付比例,放宽了普通住宅标准,但购房者的观望情绪依然浓厚。这不,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还在下滑,国房景气指数连续六个月走低。
资金的沉默:外资为何还在观望?
最让我纳闷的是资金流向。上周和几个外资机构的朋友喝咖啡,他们坦言虽然配置已经很低,但还是不敢轻易加仓。EPFR数据显示,海外主动型基金连续21周流出中资股,这种持续性在历史上都很少见。
这让我想起2015年股灾后的场景。当时市场也是各种利好不断,但外资就是按兵不动,直到企业盈利真正开始改善。看来这次也一样,基本面不转好,资金很难真正回流。
转机何在?三个需要关注的信号
根据这些年的经验,我认为要看到港股真正反弹,需要密切关注三点:
第一是楼市能否企稳。最近政府正在拟定房企白名单,要求银行对房地产贷款"三个不低于",这些政策能否扭转市场预期至关重要。就像我常说的,在中国经济中,房地产永远是最关键的变量之一。
第二是财政政策的力度。1万亿特别国债的增发是个积极信号,但需要观察后续是否还有更多举措。记得2008年时,真正让市场走出低谷的是"四万亿"计划的推出。
第三是企业盈利的改善。现在港股估值已经跌到8.47倍,远低于历史均值。但便宜不是买入的理由,盈利拐点才是。我们需要看到PPI、PMI等指标持续好转,才能确认基本面反转。
说实话,预测市场底部从来都是吃力不讨好的事。但我相信,当绝大多数人都对港股失去信心时,转机可能就在不远处。毕竟投资市场上,最黑暗的时刻往往孕育着最大的机会。让我们保持耐心,静待花开。
(责任编辑:社区)
-
最近不少人都在讨论,曾经比AI还要火爆的元宇宙是不是已经凉凉了?实情可能出乎你的意料。五部门最近联合出台的《元宇宙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》给这个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。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数字经济领域的观察者,我发现这份文件最大的亮点就是务实。它没有空谈概念,而是明确提出要将元宇宙打造成为"数字经济重要增长极"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工业制造领域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。这不难理解,毕竟制造业才是实体经济的主... ...[详细]
-
就在前几天,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获得了FDA的绿灯,即将开始脑机接口的人体临床试验。说实话,作为长期关注科技发展的业内人士,我既感到兴奋又有些忐忑。还记得2016年公司刚成立时,多少人把这当作马斯克的又一个疯狂想法?如今七年过去,这个"疯狂"正在变成现实。从实验室到病床:一个漫长而谨慎的跨越Neuralink在官网上发布的招募信息显示,他们正在寻找那些被渐冻症或脊髓损伤折磨多年的患者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在加密货币圈子里,有个现象特别有意思。一位名叫TheFlowHorse的神秘交易员在推特上透露,他正在偷偷囤积两种小众代币,这事儿引发了不小的讨论。这位拥有18万粉丝的大V可不是随便说说,他盯上的分别是Rollbit的RLB和Open Exchange的OX这两个代币。抄底时机已到?这位交易员的逻辑挺有意思的。他认为现在正是买入的好时候,因为这两种币最近都经历了大幅回调。特别是RLB,你知道吗... ...[详细]
-
最近这段时间,比特币市场简直就像一部让人昏昏欲睡的肥皂剧。价格在26,800美元这道关键心理线下方徘徊,交易量萎靡到连250亿美元都不到。作为一名在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感叹:这种要死不活的行情,简直是在考验投资者的耐心底线。美联储这把"双刃剑"9月20日那次美联储会议简直是个经典案例。表面上看是维持利率不变的"鸽派"操作,但鲍威尔那番话可把市场吓得不轻。我记得当时油价正从92美元窜向... ...[详细]
-
波场TRON再创辉煌!孙宇晨和团队斩获Blockchain Life Awards重磅提名
最近区块链圈子里最火热的消息,莫过于波场TRON和它那位充满争议但又极富魅力的创始人孙宇晨双双入围Blockchain Life Awards 2023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长期关注区块链发展的业内人士,看到TRON在"年度最佳Layer-1"这个重量级奖项中获得提名,我并不感到意外。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孙宇晨还在各种场合被质疑,而现在TRON网络不仅日交易量屡创新高,生态建设也日益完善。这次入选"年度... ...[详细]
-
Token2049盛会落幕:一位业内人士眼中的加密行业新趋势
新加坡的热闹渐渐散去,来自全球各地的加密创业者们带着收获与思考离开了这座花园城市。作为一名全程参与的行业老兵,我在密集的头脑风暴后,对加密行业的未来有了更立体的认识。Layer0的全链互操作革命说到今年的明星项目,Layerzero绝对当仁不让。他们把跨链互操作性玩出了新高度,推出的OFT标准简直是区块链世界的"万能翻译器"。记得在新加坡街头,Layerzero的电动车队成了活动的亮丽风景线,免费... ...[详细]
-
最近加密货币市场上演了一出精彩大戏,一位神秘的"加密巨鲸"在人们眼皮底下完成了一场教科书般的操盘。这只"鲸鱼"悄无声息地转移了价值近1.2亿美元的山寨币TRB,更令人咋舌的是,这些代币居然占据了整个流通盘的三分之一还多!神秘鲸鱼的神操作据资深区块链记者Colin Wu披露,从8月底开始,这条鲸鱼通过三个不同地址,像变魔术一样从交易所提取了87.26万枚TRB代币。这可不是小数目,相当于市场上所有流... ...[详细]
-
说实话,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就像12月的西伯利亚一样寒冷。作为一个见证过行业兴衰的老兵,我得说稳定币市场的变化最能反映当下的困境。这个曾经被视为"避风港"的细分市场,如今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资金外流。数字不会说谎:稳定币市场持续缩水记得去年这时候吗?稳定币市场总值还高达1880亿美元,而现在呢?只剩1250亿美元不到,缩水超过三分之一!这个跌幅让我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情形。特别讽刺的是,UST... ...[详细]
-
天啊!这波行情简直太疯狂了!比特币和以太坊就像打了鸡血一样蹭蹭往上涨。说实话,我都替那些跟单的朋友感到兴奋——我们布局的比特币多单稳稳吃下400点利润,这种行情一年都难得遇见几次!新手必看:赚钱机会就在眼前看着K线图上的大阳线,我真心为跟上的朋友感到高兴。那些还在观望的朋友们,你们知道吗?就在你们犹豫的时候,别人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。我在这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最遗憾的就是看到有人错失良机。专业指导:... ...[详细]
-
最近NEAR中文圈子里的一场深度对话让我感触颇深。几位重量级嘉宾围坐一堂,就如何让NEAR真正实现去中心化治理展开了激烈讨论。作为长期关注区块链治理的观察者,我觉得这场对话简直就像在见证一场Web3时代的"改革开放"。治理困境:成长的烦恼MetaWeb创始人Amos一针见血地指出了NEAR当前的治理痛点。记得去年SEC接连对几个区块链项目出手时,我就隐约感觉到NEAR的治理模式可能要变天了。Amo... ...[详细]